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之快令整個世界瞠目結舌,但是由于發展飛速,既而對環境和資源的利用量也非常大,使生態環境受到很大的影響,工業的發展使得大量污染物流入到環境中,其排放量大大超過了環境承載力,這樣既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也使得人們的健康受到了威脅,并且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每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如何防治環境污染和進行可持續發展呢?那就必須要協調好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
1、清潔生產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國長期以來為了高速發展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使國家強大起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環境問題,工業企業排放出來的高污染物,嚴重影響了空氣的質量和生態環境。資源的浪費也使得很多自然資源供不應求,最后導致資源的枯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危機。那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要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要實行清潔生產,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結合經濟發展需要和資源的多少來管理生產,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立清潔生產與環境管理體系,發展循環經濟和走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要趨勢。現在以至于未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都將是資源的競爭,沒有了可利用資源,那么這個國家要持續發展就十分困難,依靠資源進口的國家,經濟發展很難不被別的國家所牽制。現在世界上的很多發達國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的同時,保證了國家的發展。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將資源的有效利用、清潔生產、生態環境保護和市場上的消費結合在一起,通過對人們的消費需求和市場需求分析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在循環經濟下,生產必須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的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無論是材料選取、產品設計、工藝流程還是廢物處理,都要求實行清潔生產。要實行資源利用的減量化、產品的再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的 3R 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將生產與我國的基本國情聯系起來,實現清潔生產在循環經濟中的應用和發展,逐步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輕污染、高資源的工業國家。
2、推進清潔生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2.1 推行清潔生產
推行清潔生產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所以企業應積極推進清潔生產。作為企業的領導階層應該很清楚的認識到清潔生產的重要性,有效的將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環境結合在一起,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專業的生產人才、減少生產投入和生產成本的同時聯系環境狀態,保證低污染的生產。再結合一些政府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和稅收優惠,來保證企業清潔生產的順利進行。
2.2 推進循環經濟模式在區域層面上的實現
為了實現各企業之間的循環經濟建設,建立生態工業園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生態工業園區的組織模式是通過循環經濟理論以及工業生態學原理來構建的,以模擬自然系統為主體,來設計院內的物流和能量流的建設。經典的生態園區模式為丹麥的卡倫堡生態園。他們把不同的工廠結合起來,可以使得一個工廠的廢氣、廢熱、廢水以及工業廢渣的成為另一家工廠的材料。形成資源共享與副產品增值利用。
在實現工業企業的循環建設基礎上,緊密結合其他產業,比如農業,服務業等在各個行業之間形成一個有效的產業循環體系。
2.3 積極制定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早在 1992 年的發展報告中就已經指出循環經濟的建設要靠市場的需求和發展,在環境的保護上要靠政府的支持。政府對循環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個主導的作用。循環經濟是一個集合了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為一體的新型經濟模式,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政府必須參加對其知道和監督。循環經濟還需要全面的配套設施,例如循環經濟立法、政府的策劃以及周邊設施的建立,目前設立的有關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有很多種,比如《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福祉,依靠這些法律體系能夠更好的發揮清潔生產對循環經濟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而市場的供需和原材料的稀缺能夠形成一種很好的共贏機制,降低成本,原材料的利用率有顯著的提高,這種新形勢的循環經濟體制建設還能夠降低污染,使企業產生的廢棄物得到有效的二次利用。
3、結語
總之,在循環經濟的推動上比較理性的選擇就是清潔劑的生產研發,這種循環經濟是建立在物質的循環和利用的基礎上的,這種方式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實現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二者雙贏的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佛山市建材行業協會通訊員周小卿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