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兩大家電巨頭,一家是海爾,一家是美的。這兩家都是都旗幟鮮明地提出轉型互聯網,一個是張瑞敏的“自殺重生”,一個是美的董事長方洪波的“跟不上就死掉”。
從這兩家企業高管的實際行動中,我發現,在轉型互聯網這個大事上,這兩家公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海爾采取的是激進變革的方式,組織架構大調整,裁員,小微戰略等。而美的采取的則是漸進式變革的路子,組織架構調整,電商聚焦,產品聚焦等。
各有各的打法,誰的會更有效?
最近,《中國企業家》出了一個封面文章專門解讀美的的互聯網轉型,很干貨。方洪波認為,所謂互聯網思維,最核心就是信息更透明,交易更民主,消費者獲得真正話語權。而過去產品是個黑匣子,維權是痛苦博弈——他幾次提到了小米,“我們一百個產品要開一百套模具,100個只有27個還不錯。但小米只有一套模具,它就成了,它更懂消費者。
方洪波做了一個比喻,這就像開一輛車在高速公路上,要維持120公里的速度,不能剎車,這個時候還準備提速到150公里,突然別人告訴你這條高速公路快要到盡頭了,你要趕緊找到另外一條高速公路。“很難啊”,他自述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美的發展到今天,風險每天都在,我真的有恐懼感。不是恐懼完不成目標,也不是恐懼這個位置能不能坐得下去。而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踏錯一步,一失足成千古恨。”
美的的轉型,也是很多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痛苦寫照:就像在高速路上換胎。又要速度,又要改變,稍有不慎,可能車毀人亡。美的的互聯網之鑒:
1、產品是王道。
2011年10月13日,方洪波突然走進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辦公室。方一進來,就讓吳文新關上門,自己徑直坐到吳對面,鋪開一張空白A4紙。吳感覺嘴里有些發干,他不知道方要和他談些什么。方洪波談的是轉型,一邊在紙上規劃要點,一邊告訴吳文新該怎么做。等他講完,一張紙已畫得滿滿當當。他對吳強調了三次“你的思維要改變”,改變的關鍵,是做好產品并改善盈利水平。為提高研發能力,美的延攬了許多海外研發人員。通常吸納一位外國工程師的費用在150萬元到200萬元,最好的工程師,則要500萬元。
但美的目前的產品策略還是傳統的研發導向,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創新中是最大的挑戰與戰略。
2、電商是翅膀。美的自己沒有做電商平臺,但在蘇寧易購、1號店、易迅等平臺的銷售額超過了40億。按照目前的情況,挑戰一百億有希望。
但美的還是把電商當做渠道,如何讓電商成為公司和消費者的直接橋梁才是關鍵。
3、用戶體驗是最難的突破。
不管是空調,還是廚房小家電,最大的變化是用戶行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智能化浪潮、軟件化浪潮是兩個海嘯般的改變,也是硬件行業的最大挑戰。
白電之王如何轉型,如何在產品上真正改變,這是一個大故事。我會持續關注,你最關心美的的什么,可以直接留言。
===白電之王的分割線:
口述:方洪波采訪:何伊凡
如果你不跟上移動互聯時代,馬上就會死掉的,資本市場也會給你壓力。我也在不斷地問自己,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什么?這種改變你要想清楚,就像我們轉型一樣,不能亂轉。
思考之后,現在的我反而很淡定,一點焦慮都沒有了。關于互聯網思維,人們可以總結10個要點、20個要點,但我覺得只有一點,就是做企業要為消費者提供完美服務,就這么簡單。小米手機很成功,如果現在有人再搞一個“大米”手機,恐怕很難忽悠用戶了。因為小米對消費者確實很盡心,別人很難模仿。
過去家電的消費者太寬厚了,維權手段效率也很差。現在我們要盡量把產品和服務做完美,這是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思維的根本。消費者可以24小時提意見,我們則能夠隨時給人家搞定,搞不定就退貨換貨。有的管理者問,這樣我們得到了什么,我的答案是,得到了信任。
電商是翅膀,美的也公布了去年線上銷售的數字,我相信這個數字在白電企業中是最大的,雖然之前,美的從來沒說過這個事情,但是數字擺在這兒。現在,我們在強化后臺建設,例如美的的物流基礎比其他公司好,在全中國主要城市都有大型倉庫。未來美的所有產品,無論在哪里,都有統一的倉儲管理。比如說在北京,過去是空調一個庫,冰箱一個庫,洗衣機一個庫,小家電一個庫,各管各的,現在全部是一個庫。這個庫不一定是地理上的概念,可能分布在北京幾個地方,但管理上是一個,由第三方統一管理。這樣調配、配送就方便了,最后一公里則可以交給社會資源做。美的要做的是把信息系統、結算系統、物流系統打通。
未來電商到底在中國是怎樣的?我相信沒有人能回答清楚,馬云也判斷不了。現在在美國出現了非常清晰的去中心化趨勢,很多品牌自己的電商發展起來。當然國內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家電企業成功地去中心化,既然我們都搞不清楚,就先干,摸著石頭過河,邊摸邊干。
春節后我們注冊了一個“美的集團電子商務公司”,去年我們自己沒有做電商平臺,但在蘇寧易購、1號店、易迅等平臺的銷售額超過了40億。按照目前的情況,挑戰一百億有希望。外部的渠道我們現在合作都很好,最近我還去拜訪了京東,雙方也在談合作。
過去傳統家電企業做電商,往往是拿淘汰產品賣,這是短期行為。你不能把電商當成甩庫的方式。
企業要從價值鏈上做一系列調整。以前電飯煲四臺一箱,但一個用戶怎么能買四臺?要一臺一個包裝。電商對包裝要求更高,泡沫要厚一點,紙板也要再厚一點,而用戶對顏色、產品設計的要求和在商場里也不一樣。
電商方面我們有很大的文章可做。美的現在有一億多用戶,那些需要安裝的產品,如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都要填客戶資料,這是最寶貴的數據。現在每天都會增加幾十萬個客戶,假設建立會員俱樂部,搞幾百萬會員應該沒問題,這樣有一些延伸的服務性問題就能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