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全國經濟工作會議開始,供給側改革迅速成為企業與網民熱議的“新概念”之一,而在早先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地板大會上,主辦方也將地板企業供給側改革列為了大會主題之一,到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就地板行業而言,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是三大塊的問題,一是產能過剩,二是產品缺乏創新,第三企業資金安全。
產能過剩可以說是困擾地板行業發展多年的老問題了。在國內地板行業前三十年的發展中,地板企業都在向著大規模、大品牌的方向發展,企業數量的增長速度很快就超過了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產能過剩不可避免。隨著樓市萎縮,銷量進一步下滑,企業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不少處于發展中的二三線地板品牌首先陷入困境。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一方面企業要從自身出發,找準定位,優化產能,不盲目跟風,另一方面只能寄希望于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在競爭中淘汰一批品質不達標的企業,逐步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
而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則直接導致了國內地板企業集體深陷于基礎產品的價格競爭中。由于許多中小地板企業的產品結構一直在模仿大品牌,缺乏產品創新的動力和能力,使得地板行業產品同質化的問題越發加劇,各家品牌的地板產品大同小異,價格競爭也就越發激烈。而在價格戰的過程當中,難免有一些企業為了追逐利潤、降低成本而售出一些質量不達標的產品,嚴重影響了國產地板的整體形象。近幾年,進口地板在國內市場上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我們國內的地板企業如果不加大產品、工藝等方面的創新投入,生存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惡劣。
對于許多處在困境中的地板企業而言,市場壓力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資金安全的問題,在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當口,這一點尤為重要。越是經濟形勢下行的時候,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就越大,因此開拓新市場和控制成本變得十分重要。與其盲目地在資本市場尋求機會,不如加大產品創新方面的投入,跳出同質化競爭,在新品上尋求突破;另一邊,合理優化企業管理架構,科學分配產能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在市場環境改善之前,資金流將直接決定企業的抗壓能力,因此必須要重視起來。
相信經歷過這一階段的洗牌之后,一些高品質,創新能力強的地板企業將會成為主流品牌,而地板行業的整體發展也會走上更加合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