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9月底,全國自上而下的樓市調控開始之后,房企融資的渠道在逐漸收窄,融資成本也越來越高。”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私募通道被限制,公司債發債難度越來越高、銀行授信越來越難、海外融資也不容易。
2月1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其中明確規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設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于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熱點城市普通住宅地產項目的,暫不予備案。
該文件中提到,目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熱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合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天津、武漢、鄭州、濟南、成都等城市,將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規定適時調整范圍。
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負責人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從去年10月下旬到現在,房企發行公司債的審批難度很高,他手里就有一單業務一直批不下來。
2月13日,金隅股份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批復,獲準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公司債,在此之前市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公司債獲批的消息。
“金隅股份的公司債之所以獲批,跟該公司業務以開發保障房為主有關。政府對于開發保障房還是很支持的。”郭毅對記者分析道。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向法治周末提供的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全月,全國房企包括私募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的融資合計僅133.08億元,延續了4季度來的低迷狀態。而且相比2016年1月同期,下調幅度達到了92%。
“資金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上行趨勢。從資金價格看,2016年12月以來發行的債券利率均在4.2%至5.5%之間,整體看,相比9月前4%均有所上行。”中原地產分析認為。
為何2016年前9個月房企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輕易獲得資金?
郭毅分析道,這是因為在2016年尤其是2016年前9個月,貨幣政策比較寬松,市場上的資金較多,其他實體經濟又不是很樂觀,房地產行業成為資金聚集的地方。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有足夠的錢去拿地搶地王,土地市場過熱,資金過多也使得投資需求大增,房價也隨之上漲。”郭毅說,這也促使政府從去年9月底開始對市場進行調控。
至于銀行授信和海外融資方面,郭毅分析道,目前資質好的企業,銀行授信意愿較高,但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的難度也在加大;由于匯率市場的變動,海外融資存在匯率損失的風險,海外融資也很不容易。
當美元走強后,熱錢將流出中國市場,疊加內地債券市場融資難,這會加劇房地產企業“錢荒”窘境。
“從各地樓市調控看,預計房企的資金還會受到繼續的壓力,這種情況下,發債等渠道還有可能繼續收緊,對房企來說,未來6至9個月很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資金問題,所以也要求房企加快銷售回籠資金。”專家作出了這樣的預判。
那么,這種融資渠道收窄、融資成本升高的情況,會不會傳導到房地產銷售市場,推動房價上漲?
“不會。”郭毅認為,這一輪市場調控的背景就是,2016年,房地產投資過熱,房價上漲過快,政府希望通過調控對市場進行調整,當融資越來越難也越來越貴之后,房企就不能再惜售,也不得不通過銷售來獲取資金,而且要以市場能夠接受的合理價格推盤。
另外,郭毅預測當前的融資環境還會加速房地產行業整合的速度,并購重組的情況、大魚吃小魚的案例會越來越多。
“2017年,對房企的去化速度要求比較高。但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即便是降低了價格,去化速度可能也不會很快。如果這些企業又不能以合理價格融到錢,那么資金鏈就會存在問題,就會出現賣項目、賣股權的情況。”郭毅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