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為著名石材產業基地,南安水頭承載著國內外石材供銷的重任,成為中國石材對外的窗口和展示的名片。福建泉州南安市水頭鎮商會會長黃明經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給水頭石材產業的發展帶來挑戰及更多的機遇。
水頭石材企業積極走出去,共享“一帶一路”發展紅利,石材人為之振奮。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石材之鄉”南安石材從業者熱情高漲,紛紛在暢想未來發展的步伐。改革開放以來,南安石材企業積極“走出去”,不斷開拓國外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貿易伙伴遍及歐美、中東、拉美、非洲及東南亞。2000年,水頭被授予“中國石材城”的榮譽稱號。
近年來,水頭石材生產隨著科技不斷創新發展。上世紀80年代,開手扶拖拉機起家的黃明經投身新領域,開辟石材新動向。身為南安市光明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他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很多成熟的產品可以運出去,中東和中亞也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實現了“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行。
南安市萬福控股集團董事長李群生表示,如此大勢之下,合作才能共贏,在烏茲別克斯坦、巴西、印度等地拓展石材基地,為水頭石材企業搭建平臺,引領企業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圖片來源網絡)
上世紀90年代,水頭石材生產采用粗放的設備,經過轉型升級,行業制造朝著科技大步邁進。近年來,國內石材機械技術邁上新臺階。李群生說,中國石材機械十分有發展潛力,伴隨著貿易中心的崛起,中國的技術和管理模式也能夠得到輸出,讓雙方都能夠從中受益。
“石二代”王華偉歸國后接業,為石材產業注入活力。現任南安市歐美同學會執行會長、利源石業總經理,他表示,老一輩石材從業者在不懂英語的情況下,一無所知去國外,甚至直接拿著計算器做買賣。 父輩有為的從業第二代,有機會出國深造,特別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年輕的石二代們成長環境更加優越。
水頭作為世界石材的集散、交易中心,素有“世界石材看中國,中國石材看水頭”之美譽。中國花崗石直采平臺創始人蔡棟梁對分析市場境況,進行大膽嘗試,發動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產供需變革。
“依托‘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優勢,提升中國花崗石直采平臺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力爭攜手搭建面向中亞以及周邊地區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蔡棟梁表示,“互聯網+”石材能夠系統解決兩個終端問題,讓雙方交易、交流更加通暢。
學成歸國助力是照亮現實,是夢想發光,讓各行各業精英人才守業或創業,榮歸故里,不僅是自身價值體現更促進石材業的發展,并通過他們把中國制造向全球推廣,進一步推動南安石材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時代在發展,石業的腳步也從不會停歇,跟著石業開拓領先者的腳步,我們一同走遍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