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1月大數據房價指數顯示,多數樣本城市住房價格趨于平穩。少部分樣本城市房價雖在上漲,但其漲勢已經得到有效抑制。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競爭力實驗室15日聯合發布了2017年1月大數據房價指數(BHPI)報告。
報告稱,BHPI根據采自互聯網的數百萬條存量住房實際成交價數據,利用最新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和國際通行的重復交易指數模型計算。通過新技術的應用,BHPI盡可能規避了房價指數編制常見的陰陽合同價、非理性報價、網簽時間滯后、加總失真等技術難題,以求更為貼近居民家庭對房價漲跌的真實感受。
BHPI為月度存量房價格指數,指數樣本目前覆蓋了30個主要城市和數十個重點城市的主要城區。作為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開放式房價指數,今后指數樣本將逐步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根據重復交易指數模型的技術特性,BHPI僅監測存量住房價格變動,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變動不計入BHPI。BHPI為大數據挖掘研究前沿成果而非調查統計數據,指數僅供市場分析預測參考,住房市場評價以政府統計部門數據為準。
2017年1月大數據房價指數總體顯示,多數樣本城市住房價格趨于平穩。少部分樣本城市房價雖在上漲,但其漲勢已經得到有效抑制。
從同比來看,三大熱點區域近一年房價漲幅巨大,非熱點城市房價表現相對穩定。大數據房價指數顯示,2017年1月,樣本城市中有重慶、西安、大連、深圳、沈陽5個城市房價同比漲幅低于20%,其中西安、大連、深圳、沈陽同比漲幅低于10%。但深圳近一年房價相對平穩,部分原因是因為需要消化2015年的過大漲幅。廊坊(燕郊)、天津、石家莊、廈門、上海房價同比漲幅依次分別為108.01%、83.64%、64.17%、62.7%和61.28%,居前五位。
分區域板塊看,樣本城市京津冀綜合指數同比上漲63.94%,長三角綜合指數同比上漲51.58%,中部綜合指數同比上漲39.59%,為近一年來三個領漲的熱點板塊。珠三角綜合指數同比上漲14.97%,表現相對平穩。
從環比來看,住房市場整體退熱,一半以上樣本城市房價環比已出現下降或停漲。大數據房價指數顯示,2017年1月,30個樣本城市中有16個城市房價環比下降或停漲。
其中太原、東莞、合肥、無錫、福州、蘇州、武漢、沈陽等城市房價出現環比下降,深圳、南昌、煙臺、西安、上海、佛山、鄭州、大連等城市房價基本停漲。其余樣本城市房價雖然仍在小幅上漲,但環比漲幅較前期高點已經顯著下降,表明市場正處于整體退熱過程中。2017年1月,重慶房價環比出現異動,但由于調控政策及時加碼,未來走勢有待進一步觀察。
分區域板塊看,樣本城市中,京津冀綜合指數環比上漲3.13%,長三角綜合指數環比上漲1.46%,漲速相比2016年9月的小波峰總體表現出回落態勢;珠三角綜合指數環比上漲0.11%,中部綜合指數環比下降0.19%,房價進入基本穩定區間。
報告稱,從中位數來看,大城市間房價差距高達十倍,部分特大城市進入超高房價時代,北京房價中位數逼近六萬。大數據房價中位數顯示,2017年1月,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房價中位數超過或接近50000元/平方米,其中北京房價中位數達到57568元/平方米居全國第一,上海52429元/平方米居全國第二。
而同樣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房價中位數僅為20215元/平方米,不及另三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一半。作為副省級城市的沈陽,房價中位數也僅為4996元/平方米,還不到北京和上海的十分之一。
報告稱,從城區層面來看,熱點城市郊區板塊房價率先退熱,市場理性逐步恢復。主要城區大數據房價指數顯示,2017年1月,熱點城市各區縣板塊中,核心城區房價環比漲幅總體較高,而非核心城區房價環比漲幅相對較低。如北京西城區、天津南開區、深圳羅湖區、上海靜安區黃浦區等,均在各區塊中房價環比漲幅相對居前。這與樓市過熱階段,郊區板塊房價漲勢蓋過主城區有顯著的不同。熱點城市郊區板塊房價率先退熱,與市場正在逐步恢復理性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