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第一天,朋友圈被阿里曾鳴的一篇文章《曾鳴|在未來五年,S2b是最有可能領先的商業模式》所刷屏。
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基于對新零售、新商業未來的創新思考,曾鳴教授提出了S2b概念,S2b可以理解為:S代表著大的供應平臺,它將更好地賦能給更多的小b,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客戶。這不是一個傳統的加盟體系,而是一個創新的協同網絡。在這個協同網絡的基礎之上,才能走向整個C2B這個未來最重要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每一次新科技、新理念的應用和提出,都會給產業以極大的啟示,比如互聯網家裝這個褒貶不一的行業。尤其S2b模式可以給互聯網家裝企業很多啟發。
互聯網家裝發展了3年時間,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它的出現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改變?沉淀出哪些有價值的產物?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回答,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那么,換條思路來看,什么會是互聯網家裝比較好的出路?一條路是,專注C端用戶,安心做好品質交付,服務好每一個客戶肯定算是一條路,最后也有可能變成一家百億千億級的家裝企業,但是哪天能實現如此宏大的目標,沒有確切的時間表。
還有另外一條路,借用S2b的商業模式,根據當下商業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將自己打造大的供應平臺,聚焦B端企業,并為其賦能,打造多參與者、高度協同的網絡體系。最后不再是一家家裝企業,而是一家供應鏈企業。
與此同時,在品牌輸出方面,需要拋棄傳統加盟體系,不做一錘子買賣,因為單純依靠收取加盟費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決定了企業能做多大,甚至是能走多遠。
也就是說,現在互聯網家裝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路是,結合互聯網化的手段和方式,安心做好口碑和交付,通過系統化的支撐,對企業發展全流程做好管理,將自己打造成一家百億級甚至千億級的家裝企業,這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家“重公司”。
另外一條路是,努力打造強競爭力的后端供應鏈,專注品牌輸出和供應鏈輸出,建材方面可以是整合一線大牌,甚至是,如果形成了規模化,且品牌影響力做到一定份上,可以與大牌之家建立深度合作,比如,聯合廚柜、衣柜、木門等主材廠商,聯合研發“企業專供”創新品牌,共享資源,打造自己的供應鏈能力,這就可以理解為“輕公司”。
“重公司”需要做的是,軟件、硬件系統能力的建設,標準化管理、信息化建設、品質化交付等等諸多復雜的環節都需要考慮進去。“輕公司”需要考慮的是,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合作,通過打造強供應鏈能力來創造企業價值,通過輸出品牌和供應鏈,更加注重共享思維和協同作戰,試想,中國有10萬家中小裝修公司,如果1000個加盟商愿意跟你協同作戰,并且所有的訂單都走你的供應鏈產品體系,那么你的平臺的想象空間可想而知。
但是,這中間有兩個關鍵點是:品牌和供應鏈。重點說一下品牌,企業未來都需要通過品牌基礎來構建系統競爭力,才能更好為中小企業合作伙伴賦能。邏輯不難理解: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家裝企業往供應鏈方向轉移,市場競爭激烈,比拼的就是品牌了。旺季的時候,誰都可以活,淡季的時候,只有第一品牌才能活。
最近一兩年,伴隨互聯網家裝的“喧囂”,家居建材行業也在發生著一些改變,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組建專門部門來深耕B端企業并且持續發力,一旦大家都有意識地往B端方向轉型,那么整個行業的交易結構發生改變。所以,這樣的變化對于家居企業極其有利,這是企業突破原有瓶頸,實現大家居戰略的新的業績增長點,這不失為一條有效路徑,理所應當,家居企業應該給予更多重視。
未來,家裝行業結合S2b模式可能形成的行業格局是:會形成家裝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兩種公司。有一批打著家裝公司的名義,實際身份是一家供應鏈公司。哪個方向都不容易,往供應鏈方向發展難度也很大,會有很多企業成為“炮灰”。深度參與的三個群體包括家居企業、供應鏈企業、中小家裝企業,可能形成的利益鏈條是,家居和家裝(供應鏈)企業聚在一起大口吃肉,中小企業喝點湯。
